微检网>项目百科>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以及正常值范围

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以及正常值范围

来源:冯书江 发布时间:2020-12-10 09:24 2999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心脏、肌肉以及脑组织的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是一种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三磷酸腺苷(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心脏、肌肉以及脑组织的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是一种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三磷酸腺苷(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

  肌酸激酶由 M 和 B 两个亚单位,组合成 CK-BB,CKMM 和 CK-MB 三种同工酶。CK-BB 主要存在于脑、胃肠和泌尿生殖系统;CK-MM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CKMB 则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血清中含少量 CK,主要是 CK-MM,而 CK-MB 不到 5%。当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致细胞损伤时,血液中 CK 和 CK-MB 均可增高,有助于心肌梗死的诊断。

  CK-MB 质量(CK-Mb mass)是测定肌酸激酶-MB 同工酶的蛋白质浓度,而不是其酶的活性,测定的稳定性好,不受酶的活性干扰,可提高 CK-MB 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范围

  CK 酶偶联法:男性 38~174U/L

  女性 26~140U/L(37℃)

  CK-MB 化学法:<12U/L(37℃)

  CK-Mb 质量测定:<5μg/L

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以及正常值范围

  【异常结果解读】

  升高见于:

  (1)急性心肌梗死:

  CK 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出现最早的酶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后 4~10 小时开始增高,12~36 小时达到高峰,3~4 天后恢复正常水平,因此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指标,较测定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灵敏。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血清中 CK-MB 上升可先于总 CK 的升高,36 小时后 100% 升高,因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也是观察溶栓疗效的重要指标。

  (2)心肌损伤:

  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心脏手术、冠状动脉造影等也可见 CK 升高。

  (3)骨骼肌疾病:

  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骨骼肌损伤等都可见 CK 升高,特别是 CK-MM 升高。

  (4)脑血管意外

  脑外伤,脑手术,脑膜炎等也有 CK 升高,但以 CK-BB 升高为主。

  (5)肌肉组织损伤:

  剧烈运动等可见 CK 升高,故检查前应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