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拿到体检表看到异常就非常担心,那么如何看待体检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中的内容吧!
受检者不是医生,没必要完全看懂各种检查报告。体检表上有许多项目确实非常专业,其作用是帮助医生判断受检者的机体情况,或者查找原因。
(1)正常参考范围(参考值)当你拿到检验报告单,在单子上都写有一个正常参考范围(参考值)。检查结果一旦超过了“正常参考值”不等于健康就一定出现了问题。像心跳,一个人的心跳每分钟60 ~ 100次是参考值范围,如果你体检时心跳是55次,如没有其他检查异常也是正常的。又如你体检当日空腹,可能就会导致你血糖偏低;体检前几天你曾有剧烈活动,可能就会在尿中出现蛋白,这些表现都是生理性的,无须治疗。当然 症状非常明显或有其他体检指标明显异常则另当别论了。对一个人身体状况和疾病的诊断是一个需要综合分析的复杂过程,多数情况下,单凭一项检查结果的异常是不行的。 因此,当看到检查单上的检查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内也不必太紧张,而应请教医生,对自己的情况做出客观评估。所以,在向医生咨询以前不要过度紧张,看到某项指标异常 就担心不已,自己吓唬自己。
(2)一次检查异常并不能说明就患有某种疾病。疾病是一个进展的过程,一次检查异常可能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次出现了检查结果的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定期复查。
(3)应当注意如果体检表上主要指标或多项指标不正常很可能有疾病比如像尿常规检查,尿糖升高,同时血糖也高,就可能是糖尿病。如果血糖不高,但小便里有糖,可能是肾性糖尿。这时一定要听从体检医生的意见及时到专科(比如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 以防漏诊或延误疾病的诊断。
(4)没有异常不等于没问题有一些体检者看到自己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就以为万事大吉。体检中会有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虽然没有达到致病程度,但也为健康敲起了警钟,比如空腹血糖6.1 ~7.0 mmol/L的人。对于这些“准病人”,不一定要吃药治疗,但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过一段时间复检时,要特别留意这些曾处于临界值的项目,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应去专科做进一步检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体检前掌握些必需的知识是有益的。此外,由于不同医疗单位所用检测方法不同,因而化验的正常参考范围也不尽相同,应注意 所在体检单位的各项检查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此外,要注意检查结果超出正常参考范 围不代表一定有病,而某些指标一次异常也不能说明患病。医学上将化验和影像学检查等技术称为辅助检查,它们仅仅是判断健康状况的一个方面。确诊疾病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不是1 + 1 =2那么简单的,所以,看到某一项指标异常时 应找医生咨询,而不要自己吓唬自己。比如,有人癌胚抗原(C EA)6.7微克/升(正常<5微克/升),就觉得自己得了癌症,要死要活的。其实在吸烟者,根据其吸烟程度会有不同程度增高,吸烟者中约有3.9%的人癌胚抗原是>5微克/升的。当然如有明显异常,则一定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