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度房空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为相对不应期延长所致,表现为每一次室上性激动均能下传至心室,但传导速度减慢,其心电图表现:①P-R间期延长,一般情况下成人超过0.21秒。②Р波之后均有与其有关的QRS波群跟随。
P-R间期与年龄、心率关系密切,P-R间期廷长是否可以诊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不但要看P-R间期数值,还要看其年龄和心率。只要超过该年龄组和心率所限定的P-R间期最高值,即可诊断为Ⅰ度房空传导阻滞。
常见的病因有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原发性传导袁退化症,亦可见于部分健康人,可能与迷走神经强力增高有关。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原发性传导束迭化症以外,多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呈暂时性的,若能积极治疗,可不发展为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曾有受检者在平卧位描记心电图时出现Ⅰ度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改为坐位、立位或运动后P-R间期迅速缩短,恢复正常,其发病机制为自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心脏传导功能调节失衡,由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增加,使房室连接组织的不应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所致。改变体位(坐位、立位)或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加速了传导,从而使传导阻滞消失。这种“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症,多见于青年人,常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者。由于本症并不少见,故须结合临床,在排除器质心脏病外,加以识别,作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