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由于年龄、饮食、排便习惯不同,每天排便的次数不同:宝宝喂养方式、方法不同,大便的性质也不同。父母应当了解宝宝正常炎便的变化,就可以从宝宝粪便的变化中发现异样,以便及时进行保健和预防。
◎颗粒便
●粪便呈棕黄色颗粒状,多为饮水过少,或在热天衣着过厚,宝宝出汗失水过多所引起。也有的是由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太少所引起。
●粪便似乳汁凝固的小块,有灰白或白色光泽,这是消化不良的先兆,要求喂乳要定时定量。
◎血样便
●脓血便:主要见于小儿痢疾,大使呈血样状,可混有黏液,排便时哭闹不安,有里急后重现象,便后常不愿意离开便盆,可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轻症每日排便数次,重症可有数十次。发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鲜血便:大便表面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可能为直肠息肉或肛裂。
●果酱样便:为血和黏液混合的红色黏胨样粪便,像红果酱样,有时为深红色的血水,并伴有阵发性哭吵,频繁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这常见于肠套叠(2岁以下小儿最多见)。此外,果酱样大便,也可见于阿米巴痢疾。
●柏油样便:又称黑便,提示胃或小肠大量出血,应寻找出血部位和病因。
当发现宝宝血性粪便时,除了考虑胃肠道疾病外,还应当想到以下几种可能,应给予鉴别,父母应检查宝宝口腔有无破损出血,因为这些血液被宝宝吮吸入消化道后,就会排出黑粪;进食猪肝、动物血之后,粪便也会变黑;服铁剂补血药,粪便亦可变成黑色,服利福平,粪便可染成红色。
◎泡沫便
粪便量多、泡沫多、粪质粗糙且含有多量食物残渣或完全未消化的食物,大多是由于进食多或食物中糖量过高所造成。这时应少吃糖,控制米面摄人,可喂些米汤.藕粉糊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减轻肠道负担。经饮食调整后,一般在2天内即可恢复。如果家中备有酵母片,可让宝宝每天吃一粒,有 助消化作用。
◎水样便
●蛋花样便:出现这种类便为宝宝消化不良。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排5- 10次,且均为黄绿色水样带白色小块(系消化的脂肪等)和黏液样粪便。调整的方法应控制食量,适当加喂含糖盐水或少量普通茶水。
●绿色絮状水样类便:常在着凉或食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发生。如果大便次数每日达10次以上,一般表示中毒消化不良,须及早医治。
◎散乱便
外观的特点为一 部分是成形便,一部分是腹泻便,这种粪便常见于营养失调或有感冒 及麻疹等病的宝宝。
◎糊状便
●粪便呈淡黄色稀糊状,不含黏液,每日3-4次。多为睡觉时腹部着凉引起。这时应采取保暖和减少食量的措施,或暂时少吃不吃油脂食物和蔬菜,稍饮浓茶即可恢复。
●大便呈糊状,颜色较淡 ,若将大便放人水中,大便呈油样浮在水面上.这说明宝宝吃得太油腻,为脂肪消化不良。此时应调整饮食,吃得清淡一此。
◎黏液便
大便像鼻涕样,有的无色透明,有的颜色污秒,这是肠道黏膜发炎,要及时治疗。
◎豆渣样便
一种为黄绿色带黏液的稀便 ,有时呈“豆腐渣”样,是一种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表现,称为真菌性肠炎。多见于体羽、营养不良的宝宝,或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宝宝。患此病的宝宝多同时患有鹅口疮。
◎稀便
稀便若呈深绿色,含纤维较多,则是因吃蔬菜过多所致。若是量多、不成形、淡黄或深黄色、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有恶臭的类便,则是因进食太多所造成的,应减少其食量。
◎干硬便
多见于便秘症。粪便干结而坚硬,量少,表面偶尔带有少量黏液或血丝,可以几天排便一次,排便时常伴有哭闹或用力的“.....声。便秘产生的原因与摄入的食量、饮水量、纤维性食物的多少有关,也与摄入的蛋白质.钙质含量偏高有关。
◎脂肪便
粪便呈灰白色,糊状或液状,外观如奶油,具有油光色彩,可在便盆中滑动,有腐臭,这是由胰腺功能障碍胰脂酶分泌不足、食物中的脂肪不能吸收所致。
◎肥皂样便
大便颜色像蛋黄色或接近白色,有的好像石块,这表示食物在肠内发生腐败。在孩子食蛋白质比米面.淀粉类食物多的情况下,容易排肥皂样便。此时可增加些糖类食品,如蜂蜜、白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