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不论是酒精性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又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性肝炎和脂肪肝性肝硬化三类。临床实践中脂肪肝是遵循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肝学组2010年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进行诊断的。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病,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能出现乏力、消瘦、肝区胀痛、腹泻和黄疸,且与肝脂肪浸润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脂肪肝程度越高症状就越严重。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脂肪肝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全球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逐渐增多,也成为重点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目前脂肪肝患病率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体检中脂肪肝检出率最高,根据一市区机关工作人员的体检调查结果显示,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23.34%,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脂肪肝如能早期诊断并配合合理治疗、科学饮食和规律运动是可以促进其好转的。尽管大多数脂肪肝的结局是良好的,但不要因此忽视脂肪肝,一些找不到原因的“隐原性”的肝硬化就是脂肪肝引起的。
(二)脂肪肝的临床表现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脂肪性病变,常由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酒精、药物和食物中毒,营养不良,病毒性肝炎或妊娠等引发。老年人脂肪肝主要由肥胖、2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引起。脂肪肝早期,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尽管少数患者可出现右上腹胀、乏力和肝大等临床表现,但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是在体检普查中发现的。少数重度脂肪肝,特别是发生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
近几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以及预防措施的相对滞后,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中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约是年轻人的6倍。因此,脂肪肝现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少部分患者因之发生脂肪性肝炎,甚至脂肪性肝硬化,临床表现乏力、消瘦、肝区胀痛、腹泻和黄疸。但绝大多数慢性脂肪肝预后良好,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进一步发展,甚至使其逆转。所以强调脂肪肝的早期诊治是十分重要的。
患了脂肪肝,并不可怕,因为脂肪肝是可防可治的,经过一定的防治(饮食调节、运动等非药物性防治)后,脂肪肝是可以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