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晶状体任何一部或全部变混浊时,称为白内障。在从事放射性工作中,当晶体受到一定剂量的X射线、Y射线及中子等作用时,可致混浊发生。放射性白内障是电离辐射作用所致晚期效应之一.放射性白内障是电离辐射直接作用于晶体所致。射线首先是损伤晶体生长上皮细胞,在射线作用下晶体纤维细胞有丝分裂和形成发生障碍,出现畸型纤维,并蔓延至极部而致混浊。因此,晶状体混浊的形成是继发改变。人体:受照射后眼晶状体形态上改变,反映了晶状体生化过程的连续变化。根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是核酸与蛋白质代谢的改变,缺少此类物质,晶状体上皮细胞与纤维细胞形成就难以进行。大白鼠照后12小时,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中DNA.RNA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特别是巯基蛋白质含量减少。并发现照射后几周ATP含量减少。
放射性白内障的发生.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与射线种类、照射剂量和剂量率、照射次数和分次照射间隔时间以及受照射者年龄大小等因素有关。一次大剂量照射或年轻受照射者,其潜伏期较短。由动物实验得知,不同育龄家兔受相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1个月龄家免的潜伏期为30~45天;5~6个月龄组为100~150天;2~3年组为200天。相同剂量的中子照射所致晶状体混浊程度较X射线大4~10倍。一般认为。人类发生放射性白内隨的潜伏期约2~7年。
放射性白内障临床表现为粉尘状、 颗粒状、片状、条状,严重者可发展为块状,有时可见空泡。按病情变化情况可将放射性白内障分为两种类型,相对静止型和相对进行型。轻度放射性白内障不影响视力,严重者可使视力下降。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慢性放射病者中眼晶状体有20. 7%发生混浊。此外,患者常有自觉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干燥及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