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播:即“口-口”和“胃-口”。前一种可以理解为“通过唾液”传播,后一种可以理解为“通过呕吐物”传播。为了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要食用别人口腔接触过的食物,也不要直接使用未消毒的被呕吐物和唾液污染的餐具。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好方法是采用分餐制。
检查流程
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胃部疾病、消化道溃疡的致病菌,也是引发胃癌的危险性因子。采用有效的检验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方法有13C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吸试验、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由于13C呼气试验的准确性、敏感性都比较高,所以临床诊断最常用13C呼气试验。
1、13C呼气试验
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连续不间断向纸袋内呼气4~6s,待纸袋饱满后拧紧盖子,记为13C样本1。然后患者口服13C尿素颗粒1粒,静坐30min后,再次重复往新纸袋内呼气,记为13C样本2。用13C检测仪器测定13C样本1采集患者的基线呼气样本,以及服用13C尿素颗粒后的13C样本2,超基准值≥4判断为阳性,<4判断为阴性。
2、快速尿素酶试验
幽门螺旋杆菌具有较强的产生尿素酶的能力。尿素酶降解尿素成氨与二氧化碳,使周围培养基pH升高。因此,将活检组织放入含有pH指示剂的培养基中,通过pH指示剂显色可检测活检标本中的幽门螺旋杆菌。
尿素酶试验是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简单和快速的试验方法之一,其试验敏感度高。
3、尿素呼吸试验
尿素呼吸试验是利用让患者口服同位素标记的尿素,观察胃中幽门螺旋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以此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及其感染程度。然而,理论上它会遭到来自口腔尿素酶阳性细菌的干扰,而导致假阳性。
4、细菌培养
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法是将活检组织标本研碎后直接接种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交替使用加抗生素的选择性培养基和不加抗生素的非选择性培养基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防止潜在污染菌的过度生长。幽门螺旋杆菌需在微需氧条件、37℃培养5~7天,出现典型幽门螺旋杆菌菌落为阳性,无菌落生长为阴性。
由于微生物培养法具有100%特异性,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和进行细菌鉴定的金标准。但是,如果想要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必须在标本采集、运输、选择培养基的制备等多种环节进行严格控制,而且需要在设备和技术条件较高的实验室进行。
5、血清学试验
幽门螺旋杆菌菌体表面存在的鞭毛,以及分泌的多种抗原组分,均可激发宿主的免疫应答,诱导抗体产生,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可反映病原体的感染情况。
血浆抗体可以反映机体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免疫反应能力,但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数周内就会在血液中出现特异性抗体,且在被细菌根除后血液中抗体能维持6个月以上。所以,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并不一定就是病人有活动性感染,阴性情况也不一定就是早期感染,所以这项检测经常被用于流行病学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