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即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这三个阶段是密切联系的,哪一个环节出差错都会影响全局,影响结果的正确性。收集资料是基础环节,如果在收集资料时由于设计不周或资料不正确,会给以后的整理和分析阶段带来困难,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收集资料这个阶段必须予以重视。
一、体检资料的收集
体检统计资料主要来自体检取得的原始资料,如征兵体检和生产性粉尘作业人员体检的体检表.各种检查报告单等。
为了确保资料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在收集体检原始资料时,必须注意资料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体检资料有遗漏和填写错误或不确切的项目要及时纠正。
二、体检资料的整理
整理资料的任务是把收集来的原始资料,按体检目的加以分组归纳,使之系统化,以便作计算分析。
整理工作包括检查资料、分组、拟订整理表和归纳汇总四个步骤。
(一)检查资料
在进行整理时.首先要检查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发现有不正确的资料应立即校核并纠正,不能纠正时宁可弃之也不能滥竽充数。遗漏填写的项目.能补填的则及时补填,不能时宁可缺少也不要凭主观臆测填写。
(二)分组
分组就是把资料按质划分,将同质的现象归纳到一起,以反映被研究现象的本质。分组问题是统计的基本问题,只有在同质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分组法的实质就是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分类,以反映事物的本质。
体检统计经常使用按性质分组和按数量分组两种方式。受检者按性别、职业分组,检查结果按疾病分组等是事物按性质或类型分组。受检者按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等分组是按数量分组。数量分组的分法主要决定于资料的性质和资料的多少。分组过多和过少都不好,分组过多则现象的规律性不能显著突出,分组过少又会隐蔽资料的特点。
(三)拟订整理表统计
整理时要通过整理表把原始资料逐项归组,进而表达出各组资料的分布情况,因此整理表是过渡性的表格。当分组确定以后,便可根据研究目的和分析的要求拟定整理表,可以把关系密切的项目放在一个表内,便于分析相互的关系。
此外,整理表中应有‘合计”或“总计”项,以便进行核对。
(四)归纳汇总
按整理表中的分组,将原始资料逐个分别归入各组并计算总数,这就是归纳汇总的全部过程。
统计归纳有两种,手工归纳和机械归纳.机械归纳多用于大规模的统计调查,经常使用的为手工归纳。手工归纳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划记法把原始记录表中标志相同的用划“正”字的方法分别列入整理表内,归纳完后.数计并写出各格数字,计算各行各列的“小计"或“合计"数。此法只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且分组较简单的资料。一般应用于一览表登记的原始资料。
2.卡片分类法根据整理表的要求,将原始调查表或记录卡(单一表)中的有关项目逐项进行分组,然后数计每组的张数,填入整理表内。用这种方法不易出错,有错也易查找。由于卡片分类法有这样的优点,因此当原始记录是-览表式而且项目较多,或者原始记录虽然是单一表式的但项目繁多,可以先经过“过录”的手续,把原始资料中需要整理和分析的项目过录到“过录卡片”上,然后再用卡片分类法进行整理。
过录卡片式样如表28-1。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过录卡片的设计是根据需要而定的,一个小格代表一个项目,需要整理的项目多时可以多划些格子,一般情况下如下的20个小格就够用了。如果第一小格代表性别,则在格内填写男或女;第二小格代表年龄,则在格内填写年龄。各个项目也可用符号表示,如化验阳性填“+",阴性填“一”;男为“1",女为“2”等。然后分别对不同小格分卡,如整理代表性别的第一格时,把男女卡片分开,清点各组卡片数;整理代表年龄的第二格时,按年龄分组把卡片分开,清点卡片数。如果年龄组再要分其他项目,可将同一个年龄组的卡片按其他项目再分开。
在分卡过程中要密切注意避免错分卡片,故应随时检查并及时纠正。故对整理表中的“合计”数或“总计”数与分组卡片数或卡片总数是否吻合,是发现差错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