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几乎增加了一倍,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血压是指当心脏跳动及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时,血液对血管内壁所施的压力。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8.67千帕( 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高血压包括两种特殊类型,即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高血压,即收缩压≥18.67千帕( 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12千帕( 90毫米汞柱)。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硬化程度增加,血管弹性减低而致。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比老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更为有害。因为无论舒张压如何,脑血管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引起的死亡率随收缩压升高而增加。
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此型在老年人相对较少,主要是舒张压增高≥12千帕(90毫米汞柱),有的可达到或超过16千帕( 120毫米汞柱),而收缩压<18.67千帕( 140毫米汞柱)。此型患者―般多体胖。
在我国高血压病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因此,我们提倡35岁以上的成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另外,35岁以下有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脂血症、家族有高血压史)的人群应做到每年测一次血压。对于已患高血压的病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当做到至少每月测量一次血压。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对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